close

           

<睿 設計百科 給你全世界的好設計 >  <建築師 Architects>  <經典建築 Classic Buildings>  <建築類型 Building Types>

  法蘭克 蓋瑞(Frank Owen Gehry)

Clipboard01

 

法蘭克·歐恩·蓋瑞(Frank Owen Gehry,1929年2月28日~),美國著名的建築師,1989年曾榮獲普利茲克獎(Pritzker Prize)。其建築風格跨越「後現代主義 」與「解構主義」時期,甚至被喻為「數位建築時期」的開創者。

 

蓋瑞,1929年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猶太裔移民的家庭,父親艾文(Irving)在紐約曼哈頓長大,曾經是拳擊手、卡車司機、推銷員,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母親黛瑪(Thelma)出生於波蘭,從小自學,成人後才接受高中教育,熟練小提琴的她帶領蓋瑞進入藝術與音樂的世界。 蓋瑞童年時光大多在外公外婆家、五金行與猶太教堂,和他們一同度過的。其中與外祖母坐在地上堆木塊蓋房子的畫面,至今還時常浮現在他腦中。這也成為蓋瑞在執業生涯中無形的精神支柱。

 

1947年,蓋瑞高中畢業後隨著家人移居洛杉磯。由於家境並不富裕,他必須白天開卡車賺錢,晚上讀社區大學。直到與他的第一任妻子安妮塔(Anita Synder)結婚後,妻子工作擔負家計,他才得以進修建築課程,1954年自南加大建築學院畢業。1954至1956年經歷了二年的美國陸軍生活,這段期間擴展了他在專業領域上的經驗。退伍後帶著有限的盤纏,與妻小直奔哈佛設計學院都市規劃研究所,因著所學與所期盼的有極大的落差,所以不到一年他很失望的離開。經過許多年後哈佛因著他的成就頒發了一個榮譽學位給他。

 

1962年,蓋瑞在洛杉磯創立自己的建築事務所。1960至1970年間,他在馬里蘭州的哥倫比亞郊區,為勞斯公司(Rouse Company)設計了許多建築,其中「馬里威瑟戶外場館」(Merriweather Post Pavilion, 1967)受到《紐約時報》音樂評論家荀伯格(Harold Schonberg)好評的第一件作品。他形容蓋瑞的設計是「建築與聽覺的成功絕配」。

 

 馬里威瑟戶外場館(Merriweather Post Pavilion)

72719192  

 ©Algerina Perna, Baltimore Sun

bookmark.png

 1978年,蓋瑞整修完位於加州聖塔莫尼卡(Santa Monica)的私人住宅時,他應用菱形網、合板、以及金屬浪板打造出充滿工業風格的第二個屋體結構,將原有的二 層樓洋房圍繞在內。其外觀與周圍鄰舍很不協調。如今這幢房子卻備受推崇,被喻為「造就蓋瑞之屋」。

 

1980年代中期,蓋瑞完成了兩件值得回顧的作品。一是「法蘭克‧蓋瑞的建築」(The Architecture of Frank Gehry, 1986)展覽,先於明尼亞波利斯市的沃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展出,接著巡迴至紐約、洛杉磯等地;二是他在日本的處女作-神戶「魚躍餐廳」(Fishdance Restaurant)。

 

魚躍餐廳(Fishdance Restaurant)

Schwarzer_Gehry_525  

Via:designobserver

bookmark.png

 1988年,蓋瑞參加華特迪士尼音樂廳(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的競圖,從全世界二十五位知名建築師中脫穎而出,榮獲設計委託。其後曾經一度停擺,直至2003年才完工正式啟用。這段期間,蓋瑞在美國完成了幾件令人大開眼界的作品,如位於托利多大學的「托利多藝術博物館之視覺藝術中心」(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 at Toledo Art Museum)、明尼亞波利斯市明尼蘇達大學的「腓特烈‧魏斯曼藝術博物館」(Frederick R. Weisman Art Museum),以及西雅圖的「體驗音樂博物館」(Experience Music Project)。

 

 華特迪士尼音樂廳( 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1.767px-Image-Disney_Concert_Hall_by_Carol_Highsmith_edit

© Carol M. Highsmith

bookmark.png

 

腓特烈‧魏斯曼藝術博物館(Frederick R. Weisman Art Museum)

1.800px-Weisman_Art_Museum

©Mulad

bookmark.png

 

體驗音樂博物館(Experience Music Project)

1.800px-EMPPano11

©Frank Gehry

bookmark.png

 1997年,西班牙畢爾包(Bilbao) 的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完成,被《紐約時報》喻為「世界最有名的新建築」。畢爾包的效應使得他在歐洲享譽多年,接案不斷。他在歐洲的主要作品包括:位於德國萊茵河畔衛城(Weil am Rhein)、布拉格的「荷蘭國民保險公司大樓」(National-Nederlanden building)…等建案。

 

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1.800px-Guggenheim-bilbao-jan05

© MykReeve

bookmark.png

 蓋瑞的作品有如一件藝術作品,有著他個人對設計理想的執著。在這多元化社會的同時也引起不少正反兩面的評論。蓋瑞對於自己創作的心路歷程有如下的詮釋:「我把自己當成海綿,樂於吸收新的資訊;我又像隻貓咪,總是伸出好奇的爪子探索各種的可能,並且拒絕抄襲自己,只有不斷的成長才能滿足。」

直到如今,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仍在為他的夢想而創作。

 

 馬上按讚,加入Raydipedia 粉絲團  

 

 

 Via:wikipedia   &  Conversations with Frank Gehry –Barbara Isenber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ydipediar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