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Ieoh Ming Pei,1917年4月26日出生),華裔美籍建築師,英語世界人們簡稱其名為 I.M.Pei。 1983年普利茲克獎(Pritzker Prize)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的建築大師」。 貝聿銘為中國蘇州望族之後,1917年出生於廣州市,於香港渡過童年生活,青少年時期於上海成長。他每年暑假會回到蘇州的老家,因著早年對於蘇州園林生活的體驗,影響了他日後設計的哲學:「人與自然的共存」。 |
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他有一個姐姐,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妻子盧艾琳(Eileen Loo)為中國留美學生,他們育有三子一女,其中貝建中(Chien Chung Pei)與貝禮中(Li Chung Pei)皆是美國著名建築師。
貝聿銘18歲(1935年)負笈美國,先在賓州大學攻讀建築系就學,不久之後又轉往麻省理工學院。由於當時這二所大學的建築較注重裝飾藝術(Beaux-Arts architecture),因此他於課餘時間對於一些新興建築師的作品多有涉獵,其中又以柯比意(Le Corbusier)為主。1940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士學位。隨後又進入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這段期間他與來自包浩斯的建築師葛羅培斯(Walter Gropius )與馬歇布勞耶(Marcel Breuer)成為好友。1946年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
Green Building ©Jeffery Howe |
在成立自己獨立運作的建築師事務所之前,貝聿銘曾在哈佛執教二年,其後在紐約地產大亨William Zeckendorf旗下的公司工作了十年之久。在他早期的主導設計的作品中主要有位於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內的L'Enfant Plaza旅館,以及麻省理工學院(MIT)為地球科學計畫(Earth science program)興建的Green Building。 |
NCAR ©http://vrc.colorado.edu/ |
貝聿銘的設計作品充分的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質與基地週圍環境的因素,其中以位於柯羅拉多州的全國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設計廣泛的獲得大眾的肯定,因此也逐漸的於建築界中建立了名聲。 |
當他受到邀約設計甘迺迪圖書館(John F. Kennedy Library)時,很有自信的展現了貝氏的設計風格,以幾何性的平面取代了傳統的規矩的方盒形狀,並且蛻變出雕塑性的造型。此後又接續著設計了達拉斯市政中心(Dallas City Hall),與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當時他的世界知名度如日中天。
甘迺迪圖書館(John F. Kennedy Library)
©Eric Baetscher
達拉斯市政中心(Dallas City Hall)
©http://www.bluffton.edu
國家藝廊東廂(East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Matt Bisanz
1974年貝聿銘回到了中國,於北京近郊的香山設計了旅館(Fragrant Hills Hotel),十五年後又設計了香港中國銀行摩天大樓(Bank of China)。1980年代初期他為巴黎羅浮宮所設計的玻璃與鋼鐵為主構造的金字塔入口大廳,成為大眾爭議的焦點。自此之後,他又設了畢生的第一座音樂廳-達拉斯音樂廳(Morton H. Meyerson Symphony Center),近期的作品則有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 in Qatar)。
香山旅館(Fragrant Hills Hotel)
©Gisling
香港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
)
©WiNG
羅浮宮金字塔入口大廳(Louvre Pyramid)
©Benh LIEU
被尊為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貝聿銘,他的設計源起於對自然的尊重,並且他的成就在於持續不斷的對空間造形、建材與技術研究探討,使其作品更具創新性與時代性。他從不為自己的設計解析或是辯說,因為他認為建築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綜合他個人所獲的的重要獎項包括1979年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院金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1989年第一屆日本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及雷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Medal of Liberty),2009年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等。
馬上按讚,加入Raydipedia 粉絲團
參考資料:wikipedi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