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digarh_Punjab Legislative Assembly / Le Corbusier)
© duncid
1953年柯比意為印度旁遮普省設計了這幢立法議會大廈,位於省會昌迪加爾(Chandig
-arh)。因此有人稱之為昌迪加爾立法議會大廈。全棟建築以清水混凝土蓋造。於1963
年完工。
© bcf.usc
建築物平面以四方型設計為主體。然而,在這立方造型、垂直水平線條的主物中,包含
了三個主要功能的空間,很唐突的附著且長在這立方體中。第一部分為正門主要進口處
的廊柱,與向上翻揚的屋簷,作為外部空間與內部空間的一個轉換空間。其二為曲線立
體如核電廠的議事大廳,第三部分為如金字塔造型,突出屋面的省政府行政部門辦公室。
其中還有一個矗立的維修塔。如此多功能又多造型的空間,包在一個立方體的建築物內,
正反應著立法過程的折衝與複雜,至終卻是完全合一的呈現在大眾面前。
© duncid
整棟建築設計並沒有冷暖氣設備。建築物的門廊可遮陽。四周圍向外延伸的水泥遮陽板
可有效隔離一部份印度夏日的陽光。地景的設計如大的水池與周圍的植物,都可降低建
物四周的氣溫。然而因為建築物主體構造為混凝土,易吸熱而不易散熱,反而使得建築
內部冬涼夏暖。
對一位年幼就受到藝術、音樂與繪畫薰陶的柯比意來說,在他晚年設計這議會大廈時,
除了建築的工程與材料的運用外,他所呈現的乃是美術與自然的原始符號:四方型、水
平與垂直的交會,實與空的運用,曲線與三角錐張力的呈現,環境與自然的尊重。這一
再的顯現在這棟民意與上意,個人利益與大眾利益糾結不清的立法院建築中,這是何等
的反諷!然而這不也正代表著現代建築大師柯比意的風骨。
參考資料: